韩春雨励志之处何在?

0

对于生物竞赛的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韩春雨最近火了,今天来看看韩春雨的故事。

当网上、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通常以“一夜成名”、“一鸣惊人”这样的字眼来解读韩春雨老师的故事时,除了最初未成声势时我也点赞之外,一直忍住不去过多地评论和关注……因为,冷静想一想,我和韩老师的渊源除了被大家认为是二、三流学校的“河北科技大学”之外,似乎再无其他!觉得,在这个时候,再以旁人的眼光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抱抱名人的大腿,以期自己的博客能增加一点点击量或以求自己也能带上点光环,其实是一种妄自菲薄和自欺欺人,甚至有点可耻……

但是,听完了今天的讲座,我觉得似乎要改变一些原来的观念!

会议一开始,主持人提到了,这可能是这个会议室内最火爆的场景之一,之前一次是文艺明星汇聚一堂演出的时候,而今天的主角是科学界明星!而请到韩春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励志!

(后来,韩春雨自嘲自己在遗传所作报告有些班门弄斧——数年前,当他考博的时候,因为一分之差而没有能够成为遗传所的一员——今天是来还愿的!大家不禁莞尔 )

听完报告,我的感受是这样的:

一、真的是“一夜成名”、“一鸣惊人”?

之前是数年实验基本功的磨砺和积累

他所发文章的主体结果大概只用了二十来天,但是这之前他去积累了数年。在确认实验结果后,先被《科学》(Science)审稿小半年后拒稿,后历时9个月……在报告中,韩老师回顾了之前模仿CRIPR/Cas技术的基本功训练,讲到他其实是最早开始相关训练的一批实验者——这里指的是亲手做实验!

都说好事多磨!其实,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基本功、基本功!

二、对最新文章的关注和检索

如今的科研,尤其是盯紧世界最前沿的科研,不可能脱离最新的文献——韩老师在之前的实验策略有的Idea或者灵感也恰是来源于最新最前沿和论文结果。有时恰是从别人发的文章失败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机会,比如他提到某位科研者的论文中提到没有做出成功的结果,但是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序列,这给了他一个好的机遇。这样的事例,在他的报告中数次出现。虽然韩老师的PPT只在最开始的封面用了英文标题(作者的名字还是用了中文,而且列了三个人),他也一直在强调自己英文不好,但是他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可谓不超乎常人。

文献、文献、文献!

还有目标定位:前沿、前沿、最前沿!创新、创新再创新!

三、坚持——当你确定自己的策略是正确的时候

有时候,没有坚持,不可能成功地走到最后,在此之名,他籍籍无名,在一所三流学校、简陋的环境里做着实验,总是晚人一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期间有的文章可能仅仅是落后于别人两三个月,但当别人已经发表了相关的文章之后,自己转的质粒、跑胶的结果都只能扔到垃圾堆!

为了实验的材料,他甚至已经欠账四十万——没有一点自信,没有坚持,注定不会成功!

我很好奇,他的家人是否在过去一直都支持?

他没有对河北科大作出更多负面的评价——只是提到了是大家眼中的三流学校……不知道学校过去是怎样支持他?

如今,想必不久他副教授的头衔可以换了,那其他呢?

坚持、坚持、坚持!

四、科学最重要的是求真!

T恤、短裤上讲台,不合适吧。我在现场似乎没有意识到有不妥……似乎大家的关注点更在乎光头多一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吧……自然率真、不刻意去修饰,作为科学家似更好一些。个人风格随意点也是个性;重点关注知识本身。李小文院士不也如此吗?

求真、求真、求真!

在此处,不禁想起了小保方晴子和韩国的黄禹锡!

五、励志是因为三流学校?

三流学校意味着简陋的环境,有限的科研经费、可怜的实验人手……在这科的环境中出突出的成就似乎是他能够励志的最大亮点!

但是,回头看他的履历,他最主要的前期积累在于协和,而且,论文和专利也很大一部分是由他的师弟沈啸(目前工作在浙大)来和他一起做的。

因为实验条件的关系,转质粒的缓冲液他自己配制;检测核酸分离的片段甚至是用肉眼……作为硕士生导师,他完全亲自参与实验……

但正是这样的条件下,他熟悉最基本的实验原理,正因为基本的训练,从而成为了实验的高手为,才有后来一鸣惊人!

不久前,国家提出要在每个省重点支持一所大学。而如今正是高考报名之际,一所大学的知名度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普通大众对一所学校的认知和学生的报考。韩春雨事件本身对于河北科技大学本身似乎恰是一场“及时雨”而影响又极为深远!河北科技大学的未来目前尚未可知!

在此处,不禁想起了小保方晴子和韩国的黄禹锡!也许正因为是身份和地位的压力,因为大众对他们极高的期待,才最终导致他们在某一阶段作假……

六、科学界只承认“第一”

颜宁评价韩老师的发现在创新性方面言过其实,韩老师也提到,其实除了论文中他提到的一种结果,其他相似的家族成员也极有可能有同样甚至是更好的功能……

科学界里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在韩春雨老师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工作者为了“创新”为了“第一”而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般的努力。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但是也看到了,包括《Science》《Nature》这样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速度之慢。

同行评议?前不久看到了中科院论文预发布平台的上线!6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发布会在北京举行。ChinaXiv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组织实施,中科院发展规划局提供具体指导,中科院文献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所和相关科技期刊倾力打造的国内第一个按国际通行模式规范运营的预发布平台。该平台面向全国科研人员接收中英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界自治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共享平台,与传统的基于期刊成果发布方式形成有效互补,鼓励科研人员公平竞争,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推动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

期待着目前的结果能有所改变。

也期待着目前论文检索高昂的成本(有感于前不久中国知网因为高收费而受到的抵制)都能有所改变!

七、世界是多样性的

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CRISPR-Cas9还有Talen……也许并不是哪一种技术能替代哪一种,而最可能是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各有适用的范围。而世界上也不仅仅只是目前发现的这些技术——我们的世界是多样的世界!

——也许,这样的思想定位能产生更多新的发现与应用!

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也许,论文作者高峰——报告中,好几次也提到了另一位生物界的大牛“张峰”!

他在报告里提到一条有趣的消息,他获得那种酶的原始菌株购自中科院微生物所,当时价格是600元,如今,因为这篇论文的结果,该种菌株已经飙升到2000元,是不是很有趣……商业无处不在呀!

创新通常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一点点改变,“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是在科研界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真理,用这些真理来检验在今天表面看来“一夜成名”、“一鸣惊人”的韩春雨老师,结果完全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他的成功,同样是在于积累!

PS:关于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

韩春雨的风靡,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在科学网的系列博文中已经广泛涉及,除了对科研本身的一些启示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在科技成果以论文评价,个人影响以论文影响因子和H因子评价不断弱化,研究成果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价日益被更加关注的今天,如何让自己的成果转化为社会进步更大推动力,也是值得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去思考的——我们的现状是:通常的科研工作者相关保护意识不足,转化成果的动力不足、社会整体转化机制不健全 !

文章来源于中国生物技术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生物竞赛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生物竞赛干货
复制    shengwulian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