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角度看毒品

0

我们日常所说的毒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传统毒品主要指来源于天然植物的阿片、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而合成毒品又称为新型毒品,主要指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

相较于传统毒品,合成毒品由于快感体验强烈、生产更为容易、价格更低廉,因此使用范围更广,造成的危害更大,势必会促进包括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和蔓延,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从1988年开始,每年的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地对毒品问题的关注,并且从1992年起,每年的国际禁毒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以达到共同参与的效果。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要想做到真正的健康生活,我们必须对成瘾物质和大脑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从而可以理性远离毒品。

生物竞赛

传统毒品来源:罂粟、大麻等

生物竞赛
合成毒品:摇头丸、冰毒等

很多人可能一开始是出于好奇而接触毒品;有的人可能是想通过吸毒找寻创作的灵感;也有的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吸毒;但随即都一发不可收拾,继而成瘾。因此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吸毒后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为什么停止吸毒后会产生难受的戒断症状? 为什么有的人在成功戒毒之后,当回到原来的环境时,很容易发生复吸呢?其实这一切都和你的大脑相关。

在人脑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路,称为奖赏回路,包括了复测被盖区、伏隔核、杏仁核、丘脑等大脑深部核团以及表层的前额叶皮层等。这个环路的功能主要是加工和奖赏有关的刺激,或者是对奖赏的预期。

在人类脑成像的研究中发现:这些脑区在加工与快乐相关的内容时会发生明显的激活:包括毒品、赚钱、面对好吃的食物、阅读幽默的漫画等。

我们知道恋爱的中人会感觉很幸福,喜欢吃甜食的小伙伴看到巧克力就会异常兴奋,当你收到喜欢的礼物时会感到很满足,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奖赏环路在这个时候正在分泌一种“奖赏”物质——多巴胺,人在获得奖赏时,多巴胺水平会快速升高,随后又慢慢回落。

当吸食毒品时,毒品同样会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传递出兴奋和开心的信号,这种“错乱”的奖励就是毒品所带来的正性效应,人们总是会贪念美好的感觉,久而久之,多巴胺所带来的兴奋便会使人上瘾,那种感觉比品尝巧克力的甜蜜,体验爱情的幸福更为强烈。

但是,停止使用毒品后,又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戒断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抑郁、疲乏无力、嗜睡多梦、饥饿等症状;严重者会因抑郁情绪而导致自杀;所以为了逃避这种负性情绪,吸毒者在心理上便会不断的渴求毒品。

起初为了体验飘飘欲仙的感觉而尝试毒品,到后来为了逃避负性效应而控制不住的去吸食,这种恶性循环便造成了物质成瘾。俗话说“上了贼船下不来”大概就是这样一种体验吧。

毒品引起多巴胺释放带来“正性效应”

戒断症状带来的“负性效应”

那么,长期使用成瘾药物后,为何会对使用药物失去控制呢?

大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成瘾物质会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这些发生改变的脑区主要和认知功能、冲动控制等行为相关。

瘾君子的判断能力、控制能力都会出现明显的缺陷,但是有科学家也提出了如下的疑问,究竟是这些人相关脑区的缺陷本身就存在从而导致其容易上瘾呢,还是确实是成瘾后导致的功能缺陷呢?目前对于此问题尚无定论,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留待科学界继续探讨吧。

但是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不同成瘾物质的上瘾率是不一样的,尼古丁的上瘾率为30%,大麻是9%-10%,海洛因是23%-25%,酒精是15%。

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1、不同成瘾物质对大脑的刺激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使得成瘾率不同;

2、并不是所有人接触毒品都会上瘾,这和个体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每个人对毒品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换言之,有些人的大脑对毒品更易感,或许是因为其体内存在某些易感基因。

吸毒者认知控制相关脑区激活减少体积下降

关于复吸的问题,除了上面谈到了毒品的正性效应和负性效应会导致复吸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经济状况、外在应激事件等。因此治疗成瘾和复吸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除了用药物科学治疗之外,我们还应该关心成瘾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等等,在各方面给予其支持。

只有我们共同携手合作,推进药物依赖的科学治疗,减少歧视,尽一己之力,才能真正帮助药物依赖者。

注:文中图片主要来源于网络,有些略作改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生物竞赛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生物竞赛干货
复制    shengwulian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