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老师:败者无敌

0

作为旁观者和小跟班,质心姐姐见证了朱斌老师停不下来的忙碌,作为一个没有周末的老师,除了生病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先是北京初赛解析1本书,然后是2001—2016年联赛解析4本书,期间还有五一刷题班,现在正在录制的免费生物竞赛教学视频,以及为生物竞赛夏令营备课,出新的试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播者,朱老师始终希望带给大家最广博的知识,最丰富的人生。胜者足可贺,败者亦无敌。

败 者 无 敌

1

又是一年联赛尘埃落定。

标答最终稿既出,漫长的等待也就接近了尾声;各省竞赛委员会都进入到紧锣密鼓的判卷之中,接下来便是T值计算、排位,报送北京组委会审核、过审并公布省一名单……有省选的省份进入省选阶段,没有省选的一锤定音,省队也要陆陆续续开始集训了。

从五月底六月初这个时间点起,15级的“老运动员”们便也踏上了人生的分歧点:参加国赛的选手们继续摩拳擦掌,等待八月郑州的终极一搏;而大部分同学则将回到高三,回到那条更多竞争者,也更为艰辛的道路之中。

联赛结束后,我不断地收到同学们的信息。当然有超兴奋的喜报,但更多的是简短的告别——“我们这一届,也退役了呢。”一直都在跟大家说,联赛对你们并不重要。的确,它是大多数生竞党们竞赛道路上的最后一天;但对于所有同学,对于大家所执恋的这个五彩世界,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关卡;

即使是作为升学路上一个因可能拿到bonus而备受关注的mission,在这之后,你们也还会遇到提供相同机会的学科体验营、自主招生考试……更重要的是,你们还年轻,年轻就永远都不害怕失败。

在这里,我用了“失败”这个沉重的词语。正如很多孩子考完后在朋友圈与空间里所感慨的——“梦碎了”,其实觉得失败的,何止是你们。一名学生在给我的长文中写到:“麦子老师,今年你失败了呢,似乎你所推动的一切都被否定了呢。”

恩,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这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既然说到了这个话题,那么还是容我简单给不了解的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做失败了。

2014年4月我从外企离职转行教育企业,具体负责筹建生物竞赛领域的教学教研工作。至于为什么转行,原因很简单——主观上我只考虑三件事情:一是我是不是喜欢做这件事;二是我是不是和我所欣赏的牛逼的人一起在做这件事;以及三,我所“服务”的对象我是不是喜欢。而客观原因只有一条,我要离家稍微近点。

2

我想我是天生的教师。当然我可以做很多事情,虽然我不是天赋最强的,但在有天赋的人群里我是最靠谱的(如果你见识过我们的数学老师,嗯,你就会懂);在靠谱的人群中我相对还比较有天赋。在选择事业的时候,如果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做的任何事情对未来对人们不会留下任何影响,那么请问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些地方?

因为我在中学里体验过最好的中等教育是什么样子,当我试探着回过头来看当下的生物竞赛业内水准时,被吓了一跳。因此,赌上长郡人与北大人的身份,我认为这件事情我能做好,并且非我莫属。我相信我所要做的,能够影响到一代人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是优秀的一部分。

另外,我的队友是蔡子星们。我在大学(本科+博士)的时候并不认识蔡子星,严格来说,我和质心团队里的很多同仁甚至在校内的时光都没太有交集——没错我就是那个最老但又最挫的行了吧!但我们都来自北大(好吧,个把清华的黄俏之类小量忽略不计),我们彼此能嗅到对方有着类似的气场——我们是一类人,我们彼此欣赏。

北京大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在那里待了9年,但作为母校,我更爱待了6年的长郡——原因很简单,那里的人与事物获得了太多少年情谊的加成。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北京大学,它可能是你最后的一次机会,在没有少年羁绊的地方,找到跟你相似的人;它让你有可能从你的家庭出身中跳脱出来,抑或它将替代你所处家庭的社会地位,成为另一种意义上你的新的“出身”。

在这个层面上我还是蛮感激北大的,先不论它目前的教育水平和最近做事的B格,至少它能兼容并包地把这群有想法的人圈在了一个园子里,并且没让他们完全被淹没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洪流之中,还能保有一口生气在多年之后彼此相遇一拍即合搞出点有意思的名堂,我已经是很谢谢它了。

最后这点更不用说,我一向爱中学生超过成年人。中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大学生在意的更多是分数与利益交换。维特根斯坦就无法将大学教授与诚实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说他站在剑桥的讲台上面对着那些天资聪颖的学生头脑一片空白。当他决定下来自己的一生应该在乡下,应该在孩子们中间度过时,他的脸上才露出少有的纯真的笑脸。

所以,我转行了,为了能更多的从年轻人身上吸取动力——万一要是能遇到胥晓宇那样秒杀一般教授的超级中学生,那就更是赚大了。

3

那么从14年到现在,我们在做啥?在教学上,我们努力地告诉学生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建立自身的逻辑体系完善获取知识与自我学习的基本能力;从墙外浩如烟海的外文书籍与视频资源中筛选出可以加深对生命过程理解的多媒体素材,让纸面上枯燥的文字真正具象化的呈现在每一位中学生眼前;

将来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地去打破信息的不对称,让学生只要有一根网线,就能直接接触到一手完备的竞赛资询,因为我们坚信——只要你拥有相同的好奇心,就有理由站在相同的高度与观察与触摸你所热爱的自然界。

跟大家分享一个刚装的逼作为例子:比如今年联赛考完之后,一个RDF的学生问我,抗生素那题为什么不选产生小分子配体结合抗生素那个选项?我给她分析:通过突变产生小分子配体结合抗生素难度较大,想想抗体的单克隆选择,再想想弄出配体需要催化那么多步骤,得有一系列的合成酶,就更难了!

她很不服气,我为了开导开导她,提出了一个脑洞:如果可以合成环糊精配体,那么CD可以通过主客体反应结合抗生素!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于是她还真就通过学校老师提交了修改意见。我说别啊,这种纯脑洞不一定对!

于是帮忙查了一把文献,发现这想法还真存在实例:芽孢杆菌的变体Bacillus ATCC 21594具有环糊精合成能力的分泌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在细菌细胞壁外催化生成的β-CD小分子配体可通过主客体反应结合并催化水解破坏特定大小的抗生素,如水解青霉素的β酰胺键,通过小分子配体起到类似内酰胺酶的功能。

答案对不对无关紧要,想表达的观点是——生命科学这门学科让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次瞎逼逼的时候觉得好扯啊但很有道理的样子肿么破,然后一查,发现——卧槽居然是真的有人做过的时候。

那种喜悦简直是仅次于一查发现卧槽居然没人做过,然后自己亲手做出来了的无上荣光!这样的体验在这三年里有过太多,比如跟学生讨论乙酰辅酶A脱碳分别在第几轮TCA脱出放射标记的CO2,环状mRNA是否可实现无限蛋白的合成……所以我很感谢我的学生,因为这样的问题只有年轻人,尤其是高中生才可能提出。

做老师的,付出真的不在于让你到时候背这个书、刷那套题,收获也不在拿几个金牌上几个清北。那么为师之道,意义何在?在于慎重地面对每一个有价值的脑洞,给他和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但大家也都知道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我是殆(die)了,但学生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对科学的兴趣,他还会继续探索,这就是我们做教育的意义——虽然真理的彼方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企及的,毕竟我们大家一起都在一点点的去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毕竟学生还是要考联赛的。在应考方面,简单讲,我们翻译引入了美国、日本、南非、新西兰、韩国、印度、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塞浦路斯、越南、斯里兰卡等十数个国家近百万字的竞赛试题,让大家在垃圾考研题之外看到其它兄弟国家都是怎么考生物竞赛的。

每本翻译成品,都送达竞赛委员会手中,为国内考题提供参考借鉴。14年之前没有人知道也没人想过,现在不说人手一本,大多数人即使不知道来源也都见识过日本题了吧?

我们整理了六十八万三千字的联赛历年真题详解,详尽分析了每一道题目的原理及考虑不周之处;我们通过自出试题,模拟国外与国际竞赛的风格,帮大家准备应对去年出现的新题型……

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来教线下课程的学生,要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不要去背去记那些没卵用的犄角旮旯的知识点,我们希望出现的是一名完整的有能力有热情的科学爱好者,而不是一本没有温度的百科全书……然而,前面做过的这么多事情中,最有用的居然是联赛解析,因为有原题。莫大讽刺。

所以学生说,比起某些言必称押中联赛题的机构,我们是失败了。但我们仍然坚持认为,对于生命科学,逻辑和概念同样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清晰地给出建立概念的相关信息与内在逻辑来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生命科学特例繁多,我们希望每一个题目的选项都被核实过。

我们仍然坚持认为——生命科学,也是一门理科!虽然要想竞赛成绩好,你就当成文科学,记下来就好,逃避理解;要想出路好,当成工科学,能有用就行,逃避复杂——但还是要有人来把它当成理科学的。

有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实验发现了那么多现象,那么多人发明了那么多工具申请了那么多专利;但还是要有一些人来把这里边的规律道理整理出来,当理科教给下一代人的,总不能让后来者不懂时说,没关系你就这么做就好了吧?所以我们的选择是直面这种困难,虽然相比刷题致胜进度更慢,但我们不会因此而丧失对学科的兴致与学习的乐趣。然而这一切,在某些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

4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奥斯丁·张伯伦(Austen Chamberlain)败选。作为在野党,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国是的思考,而是第一次组建了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积极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复制出了一套班子。他们从不附和执政党的政议,而以抨击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己任。

胜者可能会因胜利的假象而自觉已是万能完美高大上了,而失败却能让人始终保持警醒。如此,我更愿意是这样警醒的败者。

在学生发给我长文的最后,他写道:

你带我们所走的路,是通向光明的。即使这条路很曲折,即使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没有机会再走上这条我们向往的路,但我们都认可着它,认可着你。

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所有的付出一定有着价值,哪怕这个价值会在十年后才能体现,但它本身的价值不会一分一毫地减少。

我们站在时代的浪头,这一个浪头落下了,不久以后就会有另一个更高的浪头升起。

没有什么能够否定你所做的一切,就连你自己也不行。

样的一段话,足以鼓舞我们面对所有的失败,一往直前。

败者无敌。

麦子老师

2017-5-24

生物竞赛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生物竞赛干货
复制    shengwulian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